业界普遍对这一潜水器的可靠性感到担忧。而海洋之门公司把警告当成耳旁风,也许这正是酿成此次连同公司创始人在内的5人殒命深海的惨剧的最大原因。
经过了四天的紧张搜寻,不幸的消息终于还是被证实。已在北大西洋的海里失联超过4天的潜水器“泰坦”号上的5名游客,已被官方确认:全部遇难!
当地时间6月22日下午,美国海岸警卫队就“泰坦”号失联潜水器的搜救情况举行发布会。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表示,此前在考察“泰坦尼克”号邮轮残骸途中失踪的美国深海潜水器“泰坦”号,已在沉船地点附近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员全部死亡。
美国海岸警卫队22日就“泰坦”号失联潜水器的搜救情况举行发布会。图源:央视新闻截屏
海岸警卫队表示,他们将继续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搜索,但不会再有更新情况的发布会。针对事故调查由何方主持参与这一问题,尚无明确信息。
组织此次“泰坦尼克”号邮轮残骸考察活动的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当天也发表声明确认深潜器乘员不幸遇难。5名死者分别为海洋之门勘探公司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拉什、英国探险家哈米什·哈丁、具有巴基斯坦和英国双重国籍的商人沙赫扎达·达乌德及其儿子苏莱曼、法国探险家保罗-亨利·纳尔若莱。
英国《每日邮报》头版刊登的五名遇难者的照片
01
“泰坦”号深潜器6月18日在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以东约1450公里的海域下潜,出发约1小时45分钟后失联。官方估测当时应有96小时的氧气支持。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飞机和舰船连日来在北大西洋海域展开大规模搜救行动。各国媒体也予以了高度关注。
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失联的深潜器示意图 图源:网络
当时,媒体猜测,失联的深潜器可能在3800米深海位置被困。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当地时间6月20日举行的搜救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搜救工作还“未取得任何结果”,失踪的潜艇“还剩下大约40小时的氧气支持”。
有专家曾表示,失联深潜器在22日早晨氧气耗尽后,乘客们可能还能通过保持冷静并尽量少动,在船舱内循环的空气中存活10到20个小时。具体实际生存时间无法确定,但可能不会超过氧气耗尽后的24小时。
此前,一架执行搜救任务的加拿大飞机报告称,在靠近深潜器失踪的水域,每隔30分钟就会探测到类似于撞击声的“砰砰”声。在探测到有声响后,当局又部署了额外的声呐设备,声响也一直在持续。一些人认为,“这意味着深潜器中的人可能还活着,并正在向我们传递信号”。
6月20日,一架加拿大皇家空军的飞机正在搜寻“泰坦”号深潜器。图源:新华社/路透
但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杰米·弗雷德里克2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已经表示,搜救人员确实听到了这种声音,不过无法确定听到的声音是遇险求救信号。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卡尔·哈茨菲尔德说,这种声音被描述为“砰砰”声,但实际上在水下很难辨别声音的来源。前美国海军核潜艇指挥官大卫·马奎特也表示,“令人充满希望的声音”可能不是来自“泰坦”号深潜器。声呐专家、雪城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荣誉教授杰夫·卡尔森称,所谓的“撞击声”很可能是来自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碎片”和“垃圾”。
6月21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杰米·弗雷德里克介绍搜救情况。图源:新华社/美联
02
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海底环境极为恶劣复杂,搜救人员使用遥控探测器在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不远的海底发现5块深潜器的破碎部件,这些碎片与深潜器发生压力内爆的灾难性情况相符。
美国海岸警卫队称,在海底发现的“泰坦”号深潜器尾椎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不足500米。没有迹象显示“泰坦”号深潜器曾与“泰坦尼克”号残骸发生过碰撞。此外,搜救人员之前探测到的“水下噪音”与“泰坦”号深潜器残骸无关。
在“泰坦”号深潜器失联之处,专家们曾分析可能存在三种情况:第一,其可能漂浮在海面,等待被发现;第二,深潜器与“泰坦尼克”的残骸缠绕在了一起;第三,也是最坏的情况,就是深潜器发生了“内爆”。
如今,随着潜水器外部结构残骸被发现,人们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奇迹终究还是没有发生。
虽然美国海岸警卫队称,目前尚难以确定深潜器发生爆炸的时间。不过在场的专家表示,潜水器可能在失联的那一刻就已经发生了“内爆”。
实际上,据英国天空新闻网20日报道,美国海洋学家大卫·加洛博士接受该媒体采访时就已经分析指出,失踪的“泰坦尼克”号残骸观光潜艇可能已经“内爆”,被撕成碎片。“不然你很难解释为何深潜器会消失得如此快。”而悉尼大学研究无人潜水器的斯特凡·威廉姆斯教授也强调称,内爆发生的速度将非常快,且生还几率非常小。
03
什么是深潜器的“内爆”?下面这段视频演示,就展现了这种可怕的过程。“泰坦”号潜艇在向“泰坦尼克号”残骸下降的过程,碳纤维耐压壳材料,没有预兆地就破碎解体了。
常识告诉我们,无论是当今先进的潜艇或者是深海潜水器,都有耐压外壳,都有下潜的极限深度。在大深度下潜时,耐压外壳乃至内部构件都承受着海水巨大压力,操作不当或者艇体材料老化疲劳,都有可能让艇体在巨大的水压下发生坍塌破碎。
据海外网稍早前援引《每日邮报》6月21日报道,澳大利亚一名工程师表示:“耐压外壳就像一个几何形状,当它们是球体或圆柱体时,它们本身就很坚固,但一旦它们脱离了圆形,会像锡罐一样垮掉。”
那么为何泰坦号潜水器会发生内爆?
泰坦号潜水器在事故发生前,一直在进行深海探险。资料显示,“泰坦”号深潜器长约6.5米,质量约为9000千克,下潜深度可达4000米。但据报道,泰坦号潜水器有时下潜深度超过了5000米,这就意味着泰坦号潜水器可能在下潜过程中承受了过多的水压,导致了艇体内外部构件的破坏。
此外,泰坦号潜水器的内部构件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在制造过程中出现了缺陷,也有可能是内爆的原因之一。同时,泰坦号潜水器的氧气供应也存在问题,据报道,5名乘客失联前氧气可能已经不足96小时,这也是内爆的可能原因之一。
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的深潜器
04
多年之前,“泰坦”号深潜器所属的海洋之门公司就曾多次收到警告。
2018年1月,该公司的工程团队即将把这艘名为“泰坦”的深潜器移交给新的船员时,该公司内外的专家就开始敲响警钟。当时,公司的海事运营总监大卫·洛克里奇在一份措辞严厉的文件中表示,这艘船需要进行更多测试,并强调“‘泰坦’号上的乘客可能面临潜在危险,因为深潜器达到了极限深度”。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6月21日,海上技术学会载人水下航行器委员会主席威尔·科宁在接受采访时证实,海洋之门公司始终拒绝让“泰坦”号接受第三方的专业认证,他本人在5年前还曾为此致信海洋之门的创始人,业界普遍对这一潜水器的可靠性感到担忧。
但海洋之门公司显然把这种警告当成了耳旁风,也许这正是酿成此次连同公司创始人在内的5人殒命深海的惨剧的最大原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追求极限旅游体验,搭乘深潜器参观“泰坦尼克”号残骸只是其中一项。据《大西洋月刊》报道,“泰坦”号深潜器往返需要大约8个小时,两个半小时下潜,几个小时探索沉船残骸,然后再花两个半小时返回海面。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极限探险将旅行者送到地球的尽头、海底,甚至太空。尽管存在风险,费用经常超过10万美元,但这一业务正在蓬勃发展。此次近距离看泰坦尼克号的考察活动每名乘客就需支付25万美元(约合179万元人民币)。
然而,包括深海探险在内的极限探险旅游,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同时也需要注意安全。深海探险除了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氧气供应、水压、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未来,如何加强对深海探险的安全管理,也许将是运营企业和所在国政府管理部门的首要课题。(据新民周刊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科普中国、海外网等消息 文:阿晖)
新闻链接:
此次灾难事故除了向世人表明深海勘探的客观风险外,是否存在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也值得关注。
在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以东约1450公里的海域,从北冰洋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与从墨西哥湾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在此交汇,致使海面常年大雾弥漫。
111年前,顺拉布拉多寒流而下的一座冰山,引发了“泰坦尼克”号邮轮超过1500人罹难的悲剧。而今,一艘探访“泰坦尼克”号深海遗迹的深潜器似乎再次受到命运的诅咒,令世人唏嘘……
内爆或在失联瞬间发生
当地时间22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一条不难预计却又十分沉痛的消息:此前在考察“泰坦尼克”号邮轮残骸途中失踪的美国深海潜水器“泰坦”号,已在沉船地点附近发生“灾难性内爆”,潜水器上5名乘员全部死亡。
“泰坦”号深潜器。图源:twitter
这是一种极其骇人的死亡方式。所谓内爆,指的是由于外部压力向内发生的剧烈爆裂,与更常见的由内向外发生的爆炸恰恰相反,它是对潜水载具和人员伤害最大的灾难之一。就当代军用潜艇而言,工作深度多为水下300米以上,最大潜深也多在600至900米左右。一旦水深超过1000米,在巨大水压与低温之下,任何情况都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泰坦尼克”号残骸位于水下3800米。曾参与建造“泰坦”号深潜器的工程师罗恩·阿鲁姆说,潜水器的耐压外壳就像一个几何形状,当其保持球体或圆柱体时,坚固程度足以承受巨大的水压,可一旦出现形变,就可能像易拉罐一样被一脚踩瘪。
美国海岸警卫队表示,在海底发现的5块“泰坦”号深潜器碎片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只有488米,这些碎片与深潜器发生灾难性爆炸的迹象相吻合。专家推测,内爆有可能在深潜器失联的瞬间发生。
“泰坦”号深潜器18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以东约1450公里的海域下潜,出发约1小时45分钟后失联。从下潜开始,“泰坦”号上的氧气可支撑96小时。
是否存在人为因素引探究
这次深海考察活动由美国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组织。该公司22日发表声明确认深潜器乘员不幸遇难,5名死者分别为海洋之门勘探公司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拉什、英国探险家哈米什·哈丁、具有巴基斯坦和英国双重国籍的商人沙赫扎达·达乌德及其19岁的儿子苏莱曼、法国探险家保罗-亨利·纳尔若莱。
其中,哈丁是“全球海洋深潜”持续时间最长的保持者。2021年3月,他和海洋探险家维克多·韦斯科沃潜入地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纳尔若莱是一名法国海军老兵,曾于1987年主导了对“泰坦尼克”号的首次打捞探险。三十五年来,他参与了数次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考察。
乘坐示意图。图源:CTV
此次灾难事故除了向世人表明深海勘探的客观风险外,是否存在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也值得关注。
有报道称,“泰坦”号深潜器未经任何监管机构批准或认证,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几年前还解雇了质疑深潜器安全性的员工。一批潜水器行业的资深人士也曾致信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称其“实验性”做法可能导致“从轻微到灾难性”的问题。
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在其声明中对遇难者不吝溢美之词,称这些人是真正的探险家,对探索和保护世界海洋有着深深的热情。但在走向深海与深空的探索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严谨规范的监管措施同样必不可少。(据新民晚报消息)
延伸阅读
载着5名游客,原计划探访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潜水器“泰坦”号,已在北大西洋的海里失联多日。今日凌晨,“泰坦”号潜水器终于有了新消息,不过并不是好消息。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海岸警卫队在22日表示,此前在考察“泰坦尼克”号邮轮残骸途中失踪的美国深海潜水器已在沉船地点附近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员全部死亡。
深海潜水器发生内爆5名乘员死亡
据报道,这次考察活动由美国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组织。该公司的“泰坦”号深潜器18日在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以东约1450公里的海域下潜,出发约1小时45分钟后失联。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飞机和舰船连日来在北大西洋海域展开大规模搜救行动。
发布会现场,来源:CNN
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海底环境极为恶劣复杂,搜救人员使用遥控探测器在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不远的海底发现5块深潜器的破碎部件,通过比对多块残骸,搜救团队确认这就是失踪的“泰坦”号潜水器。残骸的位置距离泰坦尼克号船头大约为1600英尺(近500米)。目前尚难以确定深潜器发生爆炸的时间。
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当天发表声明确认深潜器乘员不幸遇难。5名死者分别为海洋之门勘探公司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拉什、英国探险家哈米什·哈丁、具有巴基斯坦和英国双重国籍的商人沙赫扎达·达乌德及其儿子苏莱曼、法国探险家保罗-亨利·纳尔若莱。
五名遇难者
美国海军少校John Mauger同时表示,对于潜水器出事的时间、原因和到底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将努力挖掘出更多的信息和试图寻找遇难者遗体。
Mauger少校确认,参与搜救的医疗团队和大多数船只会在未来24小时内撤出,留下远程操作团队继续在海底进行搜寻。
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残骸遗址大概在距离海面3800米的位置。据悉,在如此深的海底,所有物体都承受约40兆帕的压力,大概是地面上的390倍。“泰坦”号潜水器的设计潜航深度可达4000米,最多搭载1名驾驶员和4名游客。
泰坦尼克号残骸遗址位置,来源:MapBox
Mauger少校透露,海岸警卫队一直在监听整个水域,并没有探测到任何“灾难性事件”,此前声纳探测到的声响与这类情况没有关系。
英富豪:深潜器操控器是游戏操控器改装的
据报道,这艘失联的潜艇是“海洋之门”公司的“泰坦”潜水器,如卡车般大小,可容纳5人,通常会配备4天左右的应急氧气供应。据悉,此次为期8天的观光行程票价为25万美元,可潜水至3800米的残骸深处。
涉事潜艇
根据“海洋之门”官网介绍,即便是没有潜水经验的人,也可以参与此项目。官方介绍称,参与项目的人在体能上只需展示出基本的力量,如爬上6英尺(约1.8米)高的梯子、搬得动20磅(约9千克)的物品即可。
早在此次深潜器失联之前的几年,就有来自“海洋之门”公司内部的专家以及来自深海探险家、海洋学家们的警告称,相关项目存在潜在风险,可能酿成大祸。而该公司的法律和运营顾问大卫·康坎农在向美国地方法院提交的文件中也提到,“泰坦”号在2021年时就遇到了电池技术问题。
据报道,本欲与英国亿万富豪哈米什共同参与此项目的另一富豪克里斯·布朗在交付定金后,发现操纵该深潜器的遥控器竟然是用游戏操控器改装的,担心该深潜器“偷工减料”,出于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克里斯最终选择放弃该项目,并要求退款。
游戏控制器
曾参加过“泰坦尼克号”探险观光项目的科技专栏作家戴维·波格称,他在登船前曾签署了一份警告性文件,文件称:“泰坦”号是“实验性”的,尚未获得“批准”或经任何监管机构认证,可能导致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另据报道,今年2月,一对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夫妇才起诉斯托克顿,称其公司违背承诺,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下拒绝退还两人此前支付的费用。据悉,两人原定于2018年搭乘“泰坦”号参加“泰坦尼克号”探险观光活动,不过这趟旅行却被公司推迟了数次,公司解释称,需要对“泰坦”号进行更多次的测试。这对夫妇称,斯托克顿并未按照约定退款,而是邀请他们参加2021年7月的“泰坦尼克号”探险观光旅行。
涉事公司曾多次收到安全投诉和警告
此前,人们便对“泰坦”号的安全性及其所属公司“海洋之门”的专业性产生质疑。
海洋之门公司表示,“泰坦”号已经进行了50多次试潜,包括在巴哈马群岛附近的深水区和压力舱内进行了与“泰坦尼克”号差不多的深度尝试。但在“泰坦”号失踪前数年,海洋之门曾多次收到安全投诉和警告。
据法庭文件显示,在2022年的一次探险中,“海洋之门”报告其潜艇在潜水期间遇到电池故障,必须通过手动重新连接到升降平台。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称,该船曾在一次潜水期间与水面船员失联近5小时,当时他正在对这次潜水任务进行观察报道。报道指出,“泰坦”乘客的弃权书上明确指出,该潜水器尚未获得任何监管机构的批准或认证。
另外,据2018年的一份诉讼记录显示,“海洋之门”前海事运营总监洛克里奇(David Lochridge)在2015年指出,当时还在研发过程中的“泰坦”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公司的测试和认证不充分,将“导致乘客在实验性潜水器中面临极端危险”。
据央视新闻消息,来自墨西哥的社交媒体“油管”旅游博主阿兰·埃斯特拉达去年7月曾登上“泰坦”号。据他在当地时间21日接受采访时描述,那是一段“极其危险”的经历:一开始就要签订“生死状”, 下潜过程中还曾一度失联。
墨西哥旅游博主
当地时间21日,海上技术学会载人水下航行器委员会主席威尔·科宁在接受采访时证实,“海洋之门”公司始终拒绝让“泰坦”号接受第三方的专业认证,他本人在5年前还曾为此致信“海洋之门”的创始人,业界普遍对这一潜水器的可靠性感到担忧。
“海洋之门”公司创始人拉什曾在2019年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商业潜艇行业的法规阻碍了其进展。“因为这些规章制度,(商业潜艇)超级安全,”拉什说道,“但同时它也丧失了创新或进步”。拉什本人也在此次失联的“泰坦”里。
6月22日,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在发表声明确认深潜器5名乘员不幸遇难后表示:这些人是真正的探险家,拥有独特的冒险精神,以及对探索和保护世界海洋的强烈热情。在这个悲伤的时刻,我们的心与他们的每一位家庭成员同在,对他们的生命逝去感到悲痛。(据上游新闻消息)
编辑:汪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