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发布第三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案例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例如,案例三认定自愿参加“广场舞”猝死,组织者无过错不担责,让人民群众从容组织开展自发性文体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案例五认定女儿受母亲胁迫结婚可请求依法撤销婚姻,依法保护子女婚姻自由。案例八明确遭受职场性骚扰有权依法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向职场不文明行为说不。案例十明确劳动者请假照看病危父亲,用人单位应给予适当善意和包容,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友善人际关系,让病重病危老人得到子女的照料。
另外,记者注意到,案例四明确了丧子老人可对孙子女“隔代探望”,使祖父母在子女去世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与孙子女保持情感交流、生活交往,既慰藉老人情感,又促进孙子女健康成长。
据统计,2022年,全国法院在法律框架内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的一审民事案件达38.25万件,比2021年增长21.66%,广布于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等民事案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的发布,为指导司法审判、引领社会风尚提供裁判准则和道德支撑,崇尚和爱戴英雄进一步成为社会共识,历史虚无主义、英雄污名化等不良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破解了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坚决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弘扬孝亲敬老、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文明风尚,引领社风、家风向上向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据光明网北京消息 记者:孙满桃)
编辑:汪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