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中央启动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以来,被查的第一个省级纪委原副书记。
中纪委专门开会部署“清理门户”,要求全员参与、全面覆盖
官方简历显示,殷学儒1961年11月生,内蒙古乌达人。他长期在检察院、纪委工作。2007年起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12年起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副书记。直至2022年7月被免去自治区监察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殷学儒(资料图)
今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开展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的意见》,这也拉开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活动的大幕。
2月24日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提出要清仓起底全面处置线索,刀刃向己主动说清问题,严肃认真坚决清理门户。
对于这次教育整顿活动,李希在动员部署中要求,以最鲜明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果断的行动坚决查处“两面人”、坚决防治“灯下黑”,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李希还提出,要刀刃向内自剜腐肉,提高本领担当作为。坚持严字当头、一严到底,直面问题、动真碰硬;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坚持以上率下、分层同步推进。要紧盯检视整治这个要害,清仓起底全面处置线索,刀刃向己主动说清问题,严肃认真坚决清理门户,动真碰硬重点推进整改,把严的要求传导到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
对于活动的组织和参与,李希提出,教育整顿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展,要坚持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分层分类指导督导,防止运动式,避免“一刀切”,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去年处分纪检干部2300余人,今年已有2名副部级干部落马
推动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如何答好“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对此,3月1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视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干部监督室副主任曹春霞出镜做了解读。
曹春霞指出了4方面重点工作,分别是推进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紧盯纯洁思想、纯洁组织重大任务,扎实推动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完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体制机制,健全干部监督各项制度规程,推动落实内部监督协作机制,系统谋划监督调研,加强系统指导,推进干部监督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以及强化干部监督室的自身建设。
曹春霞指出,特别是要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派”“两面人”,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清理门户。同时,要运用典型案例谋划系列警示教育、纪律教育,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理念贯穿队伍自身建设。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或反映2.21万件次。对纪检监察干部立案2200余件,处分2300余人,移送司法机关110人。
今年早些时候,纪检队伍已有2名副部级干部落马,分别是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雪峰和大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郝宏军。他们二人都在纪检监察系统工作多年。1月,王雪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今年2月,郝宏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有省份已部署“严肃查处执纪违纪、执法违法问题”
记者注意到,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以来,已有省份就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顿提出工作要求。
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健在北京市纪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锻造堪当新时代新征程重任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他提出强化政治建设、强化能力建设、强化廉洁建设等方面工作要求。
陈健尤其提到,坚决清除害群之马、防治“灯下黑”的问题,即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廉洁建设。纪检监察干部主动接受党内和各方面的监督。落实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制度。严格执行纪检监察干部纪律要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提升工作效能,严肃查处执纪违纪、执法违法问题,坚决防止利用监督执纪执法权和职务影响力谋取私利,坚决清除害群之马、防治“灯下黑”。
就在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后不久,北京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还公布了2022年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防止和纠治“灯下黑”相关工作的一组数字。
数字显示,去年,北京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共接收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或反映456件次,处置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363件,谈话函询纪检监察干部151件次,对纪检监察干部立案16件,处分23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其中,处分厅局级干部3人、县处级干部14人。
除了北京外,陕西、云南、湖南、山东、上海等多个省份也陆续召开了各省市内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审议当地纪委监委开展教育整顿实施方案,研究具体贯彻措施。
有的省份还成立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如公开报道显示,在3月14日召开的陕西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上,任“陕西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组长”的就是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兴宁。(据新京报消息 首席记者:吴为)
类似新闻:
郑洪 资料图
退休五年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洪落马。他是今年全国两会后首虎。
3月1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原副书记郑洪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郑洪生于1955年5月,重庆江津人,先后在江津、大足、合川、九龙坡等区县任职,2018年1月卸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五年后被查。
两会后首位落马高官
资料显示,卸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郑洪并未“休息”,而是时常到企业指导工作或出席公开活动。
去年3月初,郑洪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原副书记,市总工会原主席身份,到重庆一家企业指导工作,详细了解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
以往新闻报道显示,在参加公开活动时,郑洪多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重庆聂荣臻研究会会长身份出席。
重庆聂荣臻研究会官网聂荣臻元帅网显示,该研究会是地方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依法注册登记的学术性社团法人,郑洪是研究会会长。
去年12月底,重庆当地举行活动,纪念聂荣臻元帅诞辰123周年,郑洪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重庆聂荣臻研究会会长身份出席活动,这是他最近一次出现在公开的新闻报道中。
郑洪是典型的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早年在家乡江津县工作,1976年至1992年,从江津县吴滩区委副书记升至江津县委副书记,四川省重庆江津市委副书记。
郑洪 资料图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四川与重庆尚未“分家”,重庆档案信息网资料显示,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直辖市重庆就此诞生。
之后,郑洪历任大足县(今重庆市大足区)委书记、合川市(今重庆市合川区)委书记、九龙坡区区长、区委书记。其中,他在江津、九龙坡任职时间最长。
2008年1月,不到53岁的郑洪,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3月卸任九龙坡区委书记,后来兼任重庆市总工会主席。
2015年12月,已满60岁的郑洪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继续兼任重庆市总工会主席。2018年1月卸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4月卸任重庆市总工会主席。
一位知情人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郑洪比较能喝酒,“一次郑洪在喝了酒的情况下,又一口气喝了半斤白酒”。
郑洪是今年全国两会后首位落马高官。他被查后,今年落马的中管干部数量达到8位,其中至少4位是在退休后被查。
原下属已有多人被查
郑洪在江津任职超过17年,担任过重要领导,一路走来,又在大足、合川、九龙坡担任过“一把手”。其中他在九龙坡任职超过7年。
2000年12月,郑洪到九龙坡任代区长,一年后任九龙坡区委书记,2008年3月卸任九龙坡区委书记。
执掌九龙坡后,郑洪曾接受媒体专访。谈到九龙坡未来时,他说,区委、区政府努力“把九龙坡区建设成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经济强区和市场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的都市新区”。
郑洪还提到,九龙坡区旧城改造方兴未艾,主城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退二进三”将极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新区开发如火如荼。事实也是如此,相关的项目开发建设也比较“火热”。
据《新京报》2007年12月报道,当时,重庆市国土局曾要求九龙坡区政府就博士园项目进行详细汇报,博士园项目涉嫌更改局部规划,部分农业用地改为规划建设用地。
博士园项目全称博士农业科技园,项目租用九龙坡区金凤镇白鹤村耕地1000亩,修建二层管护房和温室大棚,向市民销售。也就是说,搞农业并不单单搞农业,还销售管护房。
报道提到,该项目是九龙区政府2002年引进的农业项目,并被列入区重点项目,2006年成为重庆市重点项目。
重庆市国土局认为,更改耕地权属应该递交相关规划,但博士园项目未有相关手续,更改耕地权属还必须得到当时的国土部批准。时任重庆九龙坡区委书记郑洪叫停了博士园项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重庆九龙坡区曾发生轰动一时的“钉子户”事件。2004年,有房地产开发公司对九龙坡区鹤兴路片区进行开发,开发过程中仅有一户始终未搬迁。
这幢户主为杨武、吴苹夫妻的两层小楼一直挺立在工地上,后来这对夫妇遭遇了断水、断电、断路,媒体报道后,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
吴苹 资料图
当时吴苹要求面见时任九龙坡区委书记郑洪,见面结束后,吴苹夫妇接受异地商品房安置,自愿搬迁,并获得90万元营业损失补偿。“钉子户”事件就此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郑洪以前的下属也有多人落马。比如,2021年3月,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委员、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秦大春被查。秦大春曾任九龙坡区委常委、副区长。
相关通报提到,秦大春利用职务影响为亲属在工程承揽方面谋利,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承揽、用地协调等方面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再如,2018年12月,重庆粮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银峰被查。王银峰曾任龙坡区政府副区长。两人均是郑洪执掌九龙坡区时的下属。
此外还有,九龙坡区委原副书记潘平,九龙坡区委原常委王元开,两人分别被查于2016年9月和2016年6月。二人与郑洪均有工作交集。(据中国新闻周刊消息 作者:佟西中)
曾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方网站撰文通报而震动一时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援青”干部(援助青海的干部)张标,被法院判犯受贿罪、重婚罪成立,处有期徒刑15年。一审之后,张标不服上诉,二审法院则维持了原判。
2023年3月,数位司法界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
1979年出生的张标,为山东济宁兖州人。2021年9月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方网站刊载的《张标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文章中写到:
“张标幼时生活艰难,母亲早逝,还有一个比他小10岁的妹妹,这种境遇让他梦想成为‘有钱人’,不再过穷日子、苦日子。”
2000年8月,21岁的张标在兖州市建设局华兴工程建设监理中心工作。4年后,即2004年9月,进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学习。2007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的张标考入当时的建设部(2008年,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统称:住建部),成为一名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
张标在住建部,,历任稽查办公室干事、主任科员、稽查二处副处长等职。2013年8月,他作为“援青”干部,派至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参与援建。
上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刊载的文章称,张标在此期间,“牵头引进了(青海)全省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受到当地认可。”
在玉树,张标先后任玉树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后又任玉树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2016年5月,张标调至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称:海西州),任海西州州府德令哈市的市委常委、副市长。2017年1月,兼任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工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同年11月,张标被免去德令哈市委常委、副市长职务,任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工业园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级别明确为正处级。
事后张标自述,成为正处级干部之后,“2017年是我迅速走向腐败的一年,在违纪违法路上‘一骑绝尘’。”
这包括“疯狂索要高额好处费”,“一套接一套地买大房子、一辆又一辆地换豪车”;在工作中,“更是口气狂妄、独断专行、不计后果,甚至为了不法商人的利益,不管不顾别人看法”,以致关于张标的举报信大量出现。
2020年10月,张标被海西州纪委监委留置。
就在留置之前的2020年9月,张标还向一位商人索要了60万元,以“着手准备‘跑路’”。
事后,纪委监委查证,张标在任职德令哈市及德令哈工业园管委会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私营企业主谋取利益,多次索取、收受贿赂4012.9万元”。这其中包括现金3966万元,以及一块伯爵手表,价值35万元;一块卡地亚手表,价值11.9万元。
重婚一节,是指2007年6月,张标已与一女子登记结婚,婚后两人育有一子。2017年4月,在婚姻存续期间,张标化名“张香涛”与另一女子在海南三亚举办婚礼,并长期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于当年9月生育一子。
2020年10月,张标被留置之时,海西州纪委监委是以其涉嫌滥用职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他进行立案审查。
审查期间,张标主动交代了办案机关当时还未掌握的他受贿以及重婚之事。事后,这被认为构成“自首”;并且,张标还检举揭发了他人涉嫌犯罪的事实,并被查证属实,这被认为构成立功。
张标也表示“认罪认罚”。
由此,公诉机关给张标的量刑建议处有期徒刑十年至十一年。
但是,负责此案一审的青海海西州西部矿区法院认为,“鉴于其(即指张标)犯受贿罪、重婚罪主观恶性深、犯罪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等情节,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
法院因此没有采纳辩护人对张标从轻减轻处罚的辩护意见,也没有支持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并判决张标犯受贿罪,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半,处罚金500万元,犯重婚罪,处有期徒刑一年半。两罪并罚,判处张标有期徒刑15年,罚金500万元。
对于这一结果,张标不再“认罪认罚”,转而上诉。负责二审的海西州中级人民法院,则驳回了其上诉,维持原判。(据经济观察网消息 记者 李微敖 种昂 )
编辑:汪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