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保定科控电气疑似招工诱骗80多人去缅甸”事件持续引发关注。应聘者称,他们本意是到泰国做普工,之后招募者罗某利试图将他们从泰国带进缅甸,大家发觉后拒绝继续前进。工友王强(化名)随罗某利去缅甸替大家“探路”,之后失联。
等待消息的应聘者们,要求领队申某与罗某利通话询问,并悄悄录下对话过程。罗某利在电话中表示自己被缅甸对接人欺骗了,王强是“被迫自愿”留在园区挣钱,可以限时使用手机。罗某利还告诉申某:“你一提到不让回家,谁敢再去,所以你不要给其他人过多解释这些东西。”
多个工友曾在微信上收到王强发来的信息,他说“准备挣200万就回家,有人一个月发了30万”“快过来一起干”。王强的姐姐则表示,王强失联前几个小时曾频繁发信息给她,称“可能回不来了,到处是持枪站岗的人”;唯一一次语音电话时,家里提出凑钱赎他回来,他悄悄发来短信称“不想人财两空”。
目前,保定等多地警方正在对事件展开全面调查。
应聘者:被“拐骗”入境缅甸
招聘者告诉同伴:
一说不能回家谁还敢来
应聘者王云(化名)介绍,“保定科控电气”公司的招聘信息显示,泰国某鱼粉厂招聘一批普工,他们的合同也是与一家泰国公司签订,“保定科控电气”负责人罗某利在条款中是中间人,每人每月工资会扣除部分交给罗某利,由他为大家缴纳保险。
罗某利和领队申某带领大家到达泰国之后,将王强所在的8人小组交给当地对接人,往工厂方向去。“来到一条河,那个人招呼大家上船,王强他们打开地图发现过河就是缅甸,感觉是被拐骗了,拒绝再往前走。打电话给罗某利,以及缅甸的负责人王某涵,他们说是河对面也是泰国领土。”
应聘者们提供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王云称,罗某利赶到现场后劝说大家过河考察,不存在控制自由的事,让大家不要自己吓唬自己错失挣钱的机会。“我们每人都交了4600多块钱,都不甘心,王强又是小组长,就跟着罗某利过河,罗某利还说可以一路直播报备安全情况。但过去就失联了。”
王云称,当天曾收到王强消息,说他在园区走不了了,发来的定位是在缅甸著名的kk园区。
缅甸园区张贴的公告(受访者供图)
应聘者们提供的几段录音、视频显示,得知王强被扣留之后,大家要求领队申某联系负责人罗某利,询问能否把王强救出来。
罗某利回复:他自愿留下的,想挣钱,报警不一定好使,让他们报去吧,这里是地方武装在管理。“送他们过边境,出租车司机要了160万泰铢(折合人民币32万元)。公司报给我一堆数据,除非把钱打过去,把公司的损失补上。没人限制他自由,只不过出不了园区,他现在属于被迫自愿。我只能用这个词说这个话。”
罗某利与缅甸方聊天截图(受访者供图)
罗某利在电话中告诫申某,挣园区这种钱只能找穷一点的人,在国内一个月能挣一万多的人不会愿意干。“你一提到不让回家,谁敢再去。所以你不要给其他工友们过多解释这些东西。”
失联者录音曝光:
不知道被转卖了几道
公司说花了20万招的我
罗某利告诉滞留在泰国的其他人,王强是自愿留在园区挣钱,并且可以自由使用手机。
多个工友表示,王强失联后曾发来微信消息,称在园区吃喝很好,每天晚上上班,主要是用软件与欧美国家的客户聊天,轻松月入3万元以上。
王强的账号与工友聊天记录(受访者供图)
王强的账号与工友聊天截图(受访者供图)
在多个聊天记录中,王强的账号声称,自己就是来挣钱的,干满一年挣200万元就回家。“他说有个室友15号发工资,有30万元。让我们赶快过去一起挣钱。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别人使用他的手机骗我们过去。”
王云介绍,罗某利在大家强烈要求下曾当面给王强打过电话。在电话录音中,王强表示自己走不了,不能离开园区,既然如此就留下挣钱。工友们问他是否想回家,可以凑钱将他赎出来一起回家。
王强表示:“肯定想回家,但是这个办法行不通。公司说招我进来他们花了20万,从老罗手里出来之后,我已经不知道被转卖了几道,赎金都不知道该交给谁。”
罗某利则表示,只要王强愿意回家,他就去找公司交涉,想办法凑钱将他赎回。
在申某与罗某利的通话视频中,罗某利被问起20万的事情时,他说不是自己收的这笔钱,可能转给了缅甸方的对接人王某涵。“王某涵是什么身份,只能问她自己。我好心替她招人,她把我装进去了。王强这个事不解决,我都要去报警。”
针对应聘者们要报警控告贩卖人口的指控,罗某利表示:“该报警解决报警,我该承担什么责任我承担,我等着。但这里是地方武装控制,报警估计没什么用。”
失联者家属:
我们说凑钱赎他
他悄悄发信息说不想人财两空
3月23日,王强的姐姐王茜(化名)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弟弟独自抚养一个孩子,出事前是国内某公司员工,曾受外派到国外工作。
“那个外派的签证时间短,耽误事。申某是他的同事,建议他辞职,换一个签证时间长的公司,并且可以介绍到泰国工作。”王茜说,弟弟应聘之前曾与家里商量过,也担心过东南亚的安全问题,但是考虑到孩子大了,想通过正规公司出去,尽量保障安全。
3月1日下午,王茜曾连续收到弟弟的微信信息,但她当时在值班,未能及时查看手机。“到晚上才看到,他进缅甸后一路上遇到很多持枪的人,进园区后脱不了身。他说晚上手机会被收走,把剩余的1800元钱转给我,让我不要告诉妈妈和孩子,妈妈的高血压太厉害。”
王茜说,当时她的手止不住地抖,手机几次摔在地上,反复用微信拨打电话,一直没有回应。王强最后一条信息发来了缅甸的一个定位,王茜通过网络搜索这个地名,发现这里被报道为电信诈骗聚集地,并且非常凶险。
“有一次他主动打微信电话来,说自己没有安全问题,就是走不了。我问那边要多少钱,家里凑钱把他赎回来,他没接话,不知道是不是身边有人。”王茜说,挂断电话之后王强发来了“不想人财两空”几个字。
王茜介绍,弟弟为人比较豪气,容易相信人,因此交了不少朋友,也因此成为80多人中唯一一个被困缅甸的人。“到现在还瞒着我妈和我侄子,目前已经报警了,希望他能平安回来。”
目前,多地警方表示正在对事件进行调查,王强家乡的警方联系封面新闻记者,表示将与其家属联系核实情况。(据封面新闻消息 记者 石伟)
类似新闻:
四川15岁少年失联:家属称系被骗至缅甸,警方已介入
近日,住在四川成都的唐女士告诉澎湃新闻,她15岁的儿子小羿(化名)离家已一个多月,其间曾回她信息说,“有人带他偷渡出去挣高工资”“被控制了”,此后失联。据成都警方初步了解,小羿从成都登机飞往云南后,于2月12日偷渡出境,进入缅甸。
3月23日,澎湃新闻从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猛追湾派出所获悉,目前,该所已向云南警方发函,要求协助处理此事。
唐女士每天都在四处打电话,了解儿子的情况。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摄
“被控制了”
唐女士介绍,她们是资阳人,居住在成都成华区,儿子小羿在温江一所中专学校读书。2月10日,小羿离家出走,最初她以为儿子找朋友玩去了。但是几天没见他回来,微信和短信也不回。
唐女士说,后来她向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猛追湾派出所报了案,该所民警当即确定了小羿的位置,在云南西双版纳中缅边境一带。此后,派出所一位民警专门负责对接此事。
唐女士说,小羿离家的时候,没钱,也没带衣服。云南警方反馈的信息是,小羿2月10日从成都登机去云南,机票是别人帮购买的,2月12日从西双版纳偷渡出境,进入到了缅甸境内。
2月20日,小羿回复了母亲的微信。唐女士说,他说是有人带他偷渡出去了,所有费用是别人出的,他过去是上班,挣高工资,他在微信里叫母亲不要管,有人带他们去就会给他找班上。
2月24日,是小羿的生日,唐女士又给他发消息并且收到了回信,这次小羿说是被控制了,他的快手账号上很多视频是别人要求他发的。唐女士跟小羿说,无论如何生存第一,一定要活下去再想办法回来。但小羿说,看管他们的人都有枪,走不了。唐女士问怎么才可以离开?小羿说可能要给钱。唐女士问要多少钱,小羿就没再回话了。一直到现在,小羿再未回过消息。唐女士说,电话偶尔还能打通,但没人接。
小羿发布的视频里出现粉末状物品
警方已介入
澎湃新闻注意到,小羿的快手账号上现在能看到四个视频,2023年3月2日,该账号更新的第一个视频只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上6个小伙子,唐女士称一个也不认识,下面有一段话:“给我点时间 等我花钱不看余额的时候 一定为你遮风挡雨。”坐标显示,这个视频发布于云南。
第二个视频是4天后,视频拍摄地疑是一个检查站,画面中有一句简体中文——“欢迎你到佤邦来,祝你一路平安”,坐标显示这个视频发布于缅甸境内,视频下的文字内容只有五个字:“回不了的头。”
第三个视频也是一张照片,桌子上一面镜子,镜面上有堆成“心形”的粉末,还有一张银行卡,周围有矿泉水、香烟、外卖饭盒里常配的一次性卫生筷以及两根吸管,视频发布时间是3月7日,坐标又显示为云南。这张照片下配的文字内容是:“后来我明白了没爱可以 没钱不行。”
3月15日,该账号更新第四个视频,视频画面是台式电脑显示屏,电脑桌面有几个Word文档,开着音乐网站。视频下面的文字是:“那就简单更新一下最后一个视频”。该视频下面有人留言:喊你起飞了。作者回复:倒下咯。又有人问:为什么是最后一个视频?回复:一些事情有点久。此后,账号再未回复消息,停止了更新。
唐女士称,除了第一个视频那张照片是去年就有的,其余三个视频和照片应该都是新近拍的,可能和小羿的近况有关。她认为,因为在边境地区,可能发视频的坐标可以随意切换,一会在云南,一会在缅甸。从警方给她反馈的信息来看,可以确定,小羿现在人在缅甸境内。
唐女士说,儿子经常用她的手机登录快手账号,她前不久才发现,她的手机可以登录儿子的快手账号,并且能看到上面还有很多视频,只是对外只展示了4个。实际上,上面还有许多三月份之前发的视频,这些视频里疑似有违禁品。
3月23日,澎湃新闻从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猛追湾派出所相关民警处了解到,该所已向云南警方发函,要求云南警方协助处理此事。同时已经将小羿的情况向上级公安部门进行了汇报。
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猛追湾派出所已向云南警方发函
2月26日,唐女士致电中国驻缅甸曼德勒总领馆,请求帮助。电话说明情况后,领馆工作人员让她将详细情况再发到领馆电子邮箱里。目前,她正在等待进一步的消息。(据澎湃新闻消息)
近日,有关“泰国旅游安全性”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事件的缘起,是自媒体博主“心医林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该视频指出,现在去泰国旅行非常不安全,指出近期很火的“男模”餐厅就是一个赤裸裸的陷阱——女生可能就遭受意外,比如被“嘎腰子”、或拐卖到其他地方,直接被当作东南亚贩卖器官等行为的“工具人”。
视频经由社交媒体发酵,引发网友诸多对泰国的质疑。“去泰国小心被噶腰子”、“好害怕啊本来还打算去玩的,现在都犹豫要不要去了”。也有网友表示,泰国的旅游成本越来越贵了,不仅是机票,在泰国吃东西,打车都很贵,而且还经常被坑。
3月21日,泰国总理府办公室发言人阿努查透露,泰国总理兼国防部长巴育上将就近期流传的一些假新闻或不实信息,即“前往泰国旅游或遭遇各种危险”等言论,目前巴育总理已下令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对此事向媒体作出澄清。
泰国的实际情况如何?潇湘晨报记者透过几名当地华人的讲述厘清泰国的真实现状。
图源:受访者
01嘎腰子、拐卖,是否存在?
“嘎腰子的没有,嘎‘脑子’的有”,在曼谷生活的47岁华人梅先生说,嘎“脑子”意指一些“网红”无脑抹黑泰国,也指网友随意跟风,而不去求证。
他向记者解释道,“嘎腰子”的传闻一年多前始于缅北。今年2月前后,突然在泰国也有了真真假假的传闻。但梅先生实际知道到的情况是,至少曼谷周边根本没听说过类似的事件。
“我在这里8年,就没听说过当地有嘎腰子。”梅先生还表示,关于视频中提到的“男模餐厅”,是泰国本土的一种娱乐方式,许多地区都有类似的主题餐厅,且存在已久。如果真的发生器官贩卖等行为,泰国政府和老百姓率先不答应。毕竟,旅游业是泰国的支柱产业。
泰国政府发言人Anucha Burapachaisri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做过预期分析。他表示,2023年泰国的旅游业的总收入有望达到2.38万亿泰铢(约645亿美元),其中,1.5万亿泰铢来自外国游客。
图源:受访者(男模酒吧内部)
导游黄鹂今年28岁,她从2016年便长期在曼谷、清迈之间带团旅游。她佐证了梅先生的说法,“男模酒店某种程度就是一个噱头,里面有游泳池、服务员打扮精致些,其他的和国内的酒吧夜店没什么区别。”
2018年,她还听说有游客失踪的新闻。当时曼谷警方几乎动用全部警力进行搜寻,一天内就找到了在海滩周边醉酒的游客。再加之这些年泰国在严打灰产,黄鹂觉得“嘎腰子”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不过,由于社交媒体上关于“嘎腰子”繁杂的负面评论。黄鹂告诉记者,以距离曼谷城区20公里的“Garage男模酒吧”为例,该店现已暂停外国人的入店预约。
3月21日,梅先生还在一些自媒体博主的推文下面留言,想现身说法破除谣言,结果却被对方将评论删除、拉黑处置。
图源:受访者
02 物价涨幅8-10%,游客表示可以接受
与此同时,记者也发现,在社交媒体上网友表示现在去泰国性价比不高。泰国物价暴涨。
刚从泰国旅游回来的王滨告诉记者,他在曼谷、清迈、普吉岛三地一共呆了12天。整体感觉消费和2017年没有太大的差别。
“来回的机票2000元、711超市消费从未超过200泰铢(40元人民币)、普通的衣服50泰铢(10元人民币),一般买两瓶水,两份三明治早餐和零食,加起来十几块人民币。”王滨觉得,出门在外,消费之类的丰俭由人,作为游客的他并没有觉得物价有特别大的浮动。
图源:受访者(泰国最大的生鲜市场,达拉泰)
梅先生在泰国八年,最开始是做外贸生意。最近这两年,他做起了农产品。他表示,曼谷的菜价涨幅大概在8-10%左右。举例来说,路边的小吃从3-5块人民币,涨到了7-8块。
“通货膨胀嘛,这几年哪个国家没涨?”梅先生说。
据《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22年是通货膨胀率几十年以来达到的最高水平,泰国也难于幸免。除货膨胀之外,8-10%的物价涨幅也是因旅游人口的增加而带来的市场效应。
黄鹂表示,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肯定会上去一些,这本身就是供需决定的。她还说,即便是涨价之后的泰国,相比于欧美,甚至是香港,性价比都非常高。
据携程平台与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在全球各类出境度假产品中,泰国仍是最热门的出境游目的地。
03 各地风俗不一,谣言止于智者
梅先生对有个视频印象很深,说泰国这边穷到厕纸都买不起了。
他记得2015年刚到泰国,看到当地入厕都倾向于使用小喷头,而不是厕纸。“最开始很惊讶,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这是泰国的生活习惯,现在却被大家拿来说买不起厕纸。”梅先生非常无奈。
“你说普通的泰国人看到这些言论会多讨厌中国人。就跟‘老外’说中国人还在裹小脚一样,换位思考,你说气不气人。”梅先生说,他希望,能够尽早解决这些“谣言”带来的影响。
3月23日,泰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发布微博称,泰国高度重视中国游客的旅游质量、安全以及对泰国的美好印象。泰国也将澄清有关旅游不安全的内容与评论的误解。请中国游客放心,泰国相关机构高度重视此问题,同时也将采取相应措施,全力维护并保障游客的安全。
发文截图
(据潇湘晨报消息 记者:傅一波)
噶腰子、绑架、拐卖……泰国旅游真的不再安全了么
泰国最近是热搜附体,三天两头地上热搜。
从“贵到去不起了”,到“去了当心被噶腰子”,惹得泰国总理都出来说话了,下令彻查在中国境内流传的假新闻或不实信息,并要求泰国旅游部门就此向媒体作出澄清。
不过在国内社交平台上,泰国官方的澄清似乎没啥效果,大部分网友仍是嘲笑和讽刺,反而有越描越黑的趋势。
从价廉景美人淳朴,到高物价安全性差,泰国风评是如何在一个月内急转直下的?泰国真的不再适合去旅游了么?
1
“中缅泰三边警察首脑开会决议打击犯罪”,热搜上这一长串而略显拗口的词条下,相关新闻报道下点赞数最高的一条评论是这样说的——
看来网传泰国割腰子是真的。
这个3月20日由中缅泰警方在曼谷举行的三边会议,主旨是打击人口贩卖、诈骗等犯罪。联系到近期网络热传的中国人在泰国被绑架新闻,似乎坐实了“噶腰子”传言。
然而仔细翻看报道会发现,会议主要提到的其实是缅甸,指出缅甸的网络赌博和电信诈骗,已经引发了一系列连锁社会问题,包括凶杀、绑架、偷渡、人口贩卖等。展开跨国打击行动,对整治犯罪有积极作用。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合打击犯罪,某种程度上算是例行公事了。
以中缅泰联合执法等关键词进行检索,会弹出大量相关新闻报道。事实上,自2011年湄公河惨案后,中缅泰加上老挝,会定期展开联合巡逻执法行动打击犯罪,至今已经进行了120多次。
面对网络舆情的不利局面,泰国驻华大使馆23日中午发布声明称,泰国高度重视中国游客的旅游质量与安全,表示请中国游客放心,泰国会全力维护并保障游客的安全。
这与21日泰国政府的回应遥相呼应。
泰国总理府办公室当天表示,巴育总理下令彻查近期中国境内流传的一些假新闻或不实信息,要求泰国旅游部门就此向媒体作出澄清。
然而泰国官方的连续回应,并没有起到澄清的作用。中国网友仍一边倒地不相信,泰国驻华使馆下的最高热评还是与“腰子”有关——
谢邀,但是我的腰子真的很珍贵。
2
如今已经很难去追溯,这一两个月流传的泰国“黑料”,最早的源头在哪儿。
某搜索平台指数显示,“泰国”过去一段时间的热度,一直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最近几天才出现指数级增涨,且有持续飙升的趋势。
其实在半个多月前,泰国就上过两次热搜了,关键词是“贵到去不起了”。在各路自媒体“酒店两三倍地涨”、“打不起车”、“去不起酒吧”的渲染下,一些严肃媒体相继跟进,针对泰国消费高涨的讨论达到高峰。
的确,在旅游平台查看泰国酒店和机票价格,比疫情前高出至少两三成,“几千块在泰国玩半个月”的昔日体验,现在已不可能实现了。
但泰国消费变高并不是近期才发生的。
自2022年以来,受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泰国进入“涨涨涨”的高通胀时代。泰国商业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泰国通胀率较前一年增长了6.08%,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的一年。
另外,由于疫情期间大量酒店倒闭、旅游从业人员转行等,开放后一时半会难以恢复,导致住宿和人力成本高涨。
如果说泰国“贵到去不起了”还有迹可循,遍地“噶腰子”的传言已经查不到根源了。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多名网红博主以“疫情后的泰国比我们想象的更危险”、“泰国或成诈骗集团中转站”等为标题,极力营造一种去了泰国可能会被绑架、噶腰子的危险状况。
除了各种网传的“寻人启事”,被众多博主拿来当案例的,是最近发生的泰国警察绑架中国人案。还有博主因为IP地址在中泰来回切换,被认为可能在泰国遭到了绑架,尽管她很快被发现在国内出席某个活动。
3
最后回到问题的核心,泰国真的不再安全了么?
全球范围来看,英国经济学人信息社每年公布的全球和平指数,泰国排名常年在100名开外,而影视剧和一些现实案例似乎也说明,泰国确实算不上安全系数很高的国家。
但问题是,这些客观因素疫情前就存在了,网上早有吐槽泰国治安的,也没见很多人呼吁大家不要去泰国的。由于物价低、气候宜人,中国游客最高曾占到赴泰外国游客的近三分之一。
要说最近一两个月之间,泰国安全性突然变得特别差,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除了没有来源的“噶腰子”传言,很多网友把泰国不再安全归咎于去年的大麻合法化。再加上泰国可能将性产业合法化的传言,网友们自我构建了一套逻辑闭环:
一个可以随意吸大麻,嫖娼卖淫合法的国家,能安全到哪里去?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荷兰、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安全性跟泰国差不多了。
其实,除了一些客观标准,比如总体治安环境、警察办事效率等,安不安全其实是很主观的个人感受。尤其是旅游这种短暂居留,对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的安全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体验。
打个比方,我在冰岛被偷了钱包,就能说冰岛就是不安全的么?(冰岛常年在各类安全指数排行榜中位列第一)
或许真有不少人在泰国遇到了糟心事,但借此渲染去泰国旅游不安全,甚至被绑架、拐卖、噶腰子,的确有些带节奏了。
当然了,出国旅游多留个心眼,多注意当地的法律法规,总是没错的。(据狐度消息 文:宗威)
编辑:汪锦梅